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侯凌肖:我的退休生活

    信息发布者:谭海锋
    2020-11-11 05:42:49   转载
    中华枸杞盆景2020-11-8关注
    我的退休生活
    作者/侯凌肖
    当我站在社保处核算退休工资的柜台窗口,仔细核对完最后一行养老金数字,确定无误后,慎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此时此刻,我下意识地抬起左手腕,看了一下带有日历的手表,时间显示为:2018年8月28日上午10点29分。这个时间节点,我清楚地意识到,它预示着我人生一个价段的结束,也预示着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,也就是自1978年8月“接班”成为一名建筑工人,到我履行完退休手续,可以说,奉献建筑业四十载的时光从此结束,自此以后,我也正式加入了全国亿万退休人员的队伍。
    退休之后,我像很多刚退休的人一样,觉得一下子空落落的,离开了四十年打拼的建筑企业,好像余下的曰子都变得很难熬。有人说得好,退休则是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一个对接点,在这对接点上有不同的人生选择,有的是心胸开阔,笑对人生,始终乐观地向前方走去,在人生对接点上没留下任何痕迹;有的则不同,到了对接点就忧愁、感伤、彷徨,留下无奈的疤痕。之所以不同,主要是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一样,对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认识不一样。刘禹锡在《酬乐天咏老见示》中说: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”意思是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,而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,对晚霞充满了希望。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《登乐游园》一诗中写道: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意思是说,人到晚年如过往的良辰美景已远去,借此抒发内心的无奈。感受到刘禹锡是对晚景的赞美,而李商隐则对晚景眷恋惋惜。
    自2015年9月换了智能手机之后,在文友的邀请下,我添加了很多作家和文友群,诸如:《鄄城文艺界》、《太阳雨文学群》、《心梦微刊群》、《菏泽市作家协会群》、《黄土地作家》、《鲁西南文学群》等等,在微信平台上发表了我很多散文、诗歌等,也结识了很多老师和文友,从而,开阔了我的视野,丰富了我的文学知识,也使我的文学爱好和退休生活变得更有乐趣。
    2019年3月的一天,县委宣传部王主任通过微信提供一个信息:鄄城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换届,问我是否报名参加?见我有点由豫便又点了“一把火”:“当陪审员,也可为写作搜集一些素材。”想想自己已退休,不仿弄个“兼职”也好。主意已定,便匆匆忙忙赶到报名处,交照片,填表格,等审核。
    2019年4月30日上午,一百余名各界人士,齐聚县人民法院三楼会议室,法院领导宣读人民陪审员名单,在领誓人员的带领下,全体人员起立,举起手右,面向庄严的国徽郑重宣誓后,我有幸成为一名∵鄄城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。心情是充满神圣和自豪感的,这一兼职在身,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。
    春夏之交的一个早晨,坚持晨练散步的我,和往常一样沿着黄河公园的北侧西行,走至9路路口,碰到县党史办黄主任,他打过招呼后,便直奔“主题”:“听说退休啦,给我帮忙去吧?”我有些茫然,便问:“我能帮恁什么忙呢?”黄主任如此这般地讲说一遍,我才知道,原来党史办要出一本《鄄城乡村志》,需要收集17个乡镇近2000个村庄的村史材料。当时是有顾虑的,担心自已没接触过此项工作,生怕干不好,对不起朋友的重托,于是自已委婉地谢绝了。时隔数日,架不住黄主任盛情相邀,带着试试看的想法便答应了下来。
    5月20日早晨八点多钟,我骑着变速车来到黄主任办公的地方――县党史办〈后更名为党史研究中心〉。因那天黄主任有事,打破了我们相约的时间,我在他二楼办公室门口的走廊里来回踱着步。当再次踱步到楼梯口,只见一位高挑个儿、手拿蓝色提兜的人拾级而上,那位走上二楼台阶,我仔细打量了一下:他文质彬彬的样子,脸盘消瘦而腊黄,看上去年愈花甲。礼貌性地互致问候后,询问得知:他也是找黄主任的,自我介绍后,方知他是县农业局退休的王凤鸣书记。说起两人都感面熟,原来我俩是鄄城一中上下级学生(我十八级,他十九级)。我俩越聊越高兴,特别是聊起文学爱好,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。
    9点多钟,黄主任从外面匆匆赶来,见到我们连声说道:“抱歉!抱歉!有点事,让二位久等啦!”说着,热情地招呼我们进了他的办公室。趁黄主任为我们倒水的间隙,我扫了一眼室内四周:办公室虽不大但十分整洁,且书香气息浓厚,只见办公桌、书橱、茶几、条椅上摆满了古籍书刊和报低,书香气息浓郁。
    “我来介绍一下”,黄主任郑重地说。我和王书记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笑,“怎么,恁俩早认识?”,“也算是刚认识吧!”我笑着说,“那好!希望二位合作愉快”。接着,黄主任给俺俩介绍了全县十八个乡镇村志材料收集情况,并给我们讲了下步着重补充采写一部分有历史渊源的古村填、古庙宇和战争遗址等。讲了鄄城村镇编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要求每个星期一参加个例会,汇报一星期工作开展情况。散会之后,我与一路同行的王书记谈笑甚欢,论起年龄,我们抛弃了“书记”、“主任”的职位称呼,开始了较为亲切的称兄道弟了。也许是共同爱好文学的缘故吧,语气里更充满了亲切之感,这是我最为高兴的天,因为又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文友。
    接下来,说干就干。凤鸣弟负责在电脑上搜集历史资料、村镇慨况、人物资料等。我的任务是重点村镇的走访和收集资料。如:盛夏时节,我头顶烈日,到陈王街道办万全庄村,采写远近闻名的葛家祠堂石狮,立于清乾隆十四年(1749年〉,为葛家祠堂故物;走访始建于东汉初年、现仍香火不断的信义村碧霞寺;走访铁官庙村,采写有关民间传说铁官庙的由来等等,通过实地采访,深入了解到了鄄城古村落的历史渊源和民间故事。为了能够掌握手头一手材料,收集整理出地方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,我和凤鸣弟不辞劳苦,骑车百余里,实地考察了白彦屯民俗馆、富春乡谷林尧王墓,进行了采访和拍照,补充和完善了历史资料。为了抢救性挖掘红色记忆――鄄南战役。走访了高奎庄、西富春、苏屯、仝仁庄、妙刘庄和范庄,采访了部分80岁以上、亲历过战争的老人,并在实物前(旧房、旧址〉进行了指认和拍照,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。在走村串户收集村史资料的日子里,尽管奔波于乡间土路,烈日炎炎,风尘仆仆,但我和凤鸣弟却乐此不疲,心想:能为鄄城县乡村志出版贡献出自已绵薄之力,退休后能发挥余热,我就心满意足,无怨无悔,辛苦并快乐着。
    退休的生活,丰富而多彩。2019年11月16日,受党史研究中心黄主任委托,我和凤鸣弟到济南龙奥九号方志出版社(济南工作站〉对《鄄城年鉴》进行编修,历时两个星期顺利完成了修志工作。通过这次地方志编修,我学到很多专业性的知识,对自己学识水平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,正应了著名雅典哲学家梭伦的那句名言:“活到老学到老”。
    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2020年4月19日上午,鄄城县作家协会成立大会,在县供电局四楼会议室隆重召开,我荣幸地被推选为副秘书长。自此之后,鄄城作家协会开展的一次次采风活动,更加点燃了我的写作热情,洗练了我的文笔,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。退休后这段难以复制的经历,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,留下了我坚实的脚印,也见证了这段难忘的岁月。
    侯凌肖,山东鄄城人,现在鄄城县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,办公室主任,高级政工师,山东散文学会会员,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。作品散见于《齐鲁晚报》、《联合日报》、《职工天地》、《山东工人报》、《菏泽日报》、《牡丹晚报》等报刊。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