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起来的疫情,改变大家的不仅是生活节奏,还有对待生活的态度。

(图片来源:图虫)
继“报复性消费”、“报复性涨价”后,“报复性存钱”也横空出世了。
日前,央行披露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,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.07万亿元左右,其中,住户存款增加6.47万亿元。
这是什么概念?
也就是说,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91天里,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存款涌向银行!
众所周知,疫情期间,很多人因为“家里蹲”的缘故,收入大都是入不敷出的。
那么,“报复性存钱”缘何出现?是因为大家突然就变得有钱了?
(一)
事实上,眼下很多人存银行的钱,并不是新赚来的,而是从其它投资上撤下来的。
首先,在避险情绪下,市场上开始奉行 “现金为王”的投资理念。
2020年第一季度,对于资本市场来说,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季度。
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都开启了暴跌模式,其中,美国股市更是在10天内四次触发熔断机制。
就连“股神”巴菲特都发出了“活久见”的感叹。
对此,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、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就建议称,短期避险价值最高的中国资产依次应该是现金或者“类现金”的货币基金等产品、各种性质及期限的国债、A股或港股市场上“死不了”的 “类债券”核心资产。
其次,其它投资在近期的表现也不甚理想。
股市动荡不安。
对比欧美股市,国内股市虽然相对坚挺。
Wind统计数据显示,2020年第一季度,沪指累跌9.83%,深成指累跌3.31%,只有创业板指堪称 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,一季度累涨2.12%。
但在动荡的行情下,投资者别说赚钱了,想保住本金都很难。
有媒体粗略算了一笔账。
据wind数据,截至3月底,A股有3809家上市公司,总市值61.93万亿元,相比2019年末减少3.91万亿元。
而中国结算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2月,已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数量为16045.17万人。
对此,若以市值变化来计算,相当于一季度A股投资者人均亏损2.25万元。
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率跌破2%。
对比于股市,货币基金的收益风险自然小很多。
然而,随着央行不断降准,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率也在不断下跌。
4月15日,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今年内第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,第一批资金释放2000亿元人民币,旨在支持中小微企业。

趋于宽松的资金面,也让货币基金收益率跟着出现了回落。
根据支付宝数据显示,4 月 6 日,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 7 日年化收益率为1.9780%,自 2013 年 5 月 29 日成立以来首次跌破2%。
截至到4月14日,该基金的7 日年化收益率则进一步下滑至1.8870%。